东方网记者范易成5月12日报道:近年来数智经济飞速发展,而智能化也在不同层面重构了文化创意的生产流程、传播方式和文化效果。如何以数智经济形态进一步整合、挖掘、转化文创资源,以经营模式和商业形态的优化重组推动文创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外学界和业界热议的话题。
工作坊现场
5月11日,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主办的“数智经济:智能文创时代的发展动力”青年空间工作坊在沪举行。来自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等学府的9位青年学者共聚一堂,从传播效果、创意过程等微观实践,到监管治理、经济发展等宏观展望出发,聚焦文创智能化发展的前沿研究问题,展开了跨学科思辨与实践相交融的学术探讨。
聚焦文创数智化的应用场景,来自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商学院的助理教授严蓓基于线上团队会议场景,分析了不同时机下AI辅助团队优化决策的差异化表现,并对社交机器人介入团队决策提出了应用建议;文创学院副教授Emma?Duester以艺术创意中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为例,探讨了视觉艺术家的对AI的感知,并进一步阐发了这一过程的政策启示;四川大学的孟虎副研究员以三星堆实证研究为例,讨论了感知避世主义对游客体验和数字展览参与度的影响,将数智文创嵌入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细致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的郑东和副教授关注到青年群体接触AIGC艺术和设计信息的过程,探讨了塑造青年群体的AI藏品购买意愿的具体路径;澳门大学的吴祎昉博士以短视频这一数字化传播路径为例,分析了传统服饰的传播效果,并进一步提出应用策略。
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智能技术运用的治理与监管革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路遥博士从安全性、合法性探讨了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法律和治理问题,提出行业组织围绕自律公约、科技伦理、信用评价这三大支柱实现“硬法”与“软法”相协同的治理,以治理为进路方可兼顾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双重目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徐诚对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政策文本进行了细致的量化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以引领推动数智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本次“青年空间”工作坊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回应了智能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以文创产业为抓手,思考新质生产力的聚焦动能。文创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张伟民表示,学院以“青年空间”工作坊凝聚青年学者力量,突破学术研究前沿,引领行业发展。希望通过跨学科对话,探讨文创领域发展的关键议题。
据悉,工作坊自2021年开办以来,一直致力于以学术的创新思维为引导,以青年学者关注的学术关键点为依托,打造了兼具研讨视角的前沿性、办会形式的新颖性、参会人员的互动性的跨学科学术前沿阵地,以及受到广大青年学者的关注和支持的文创学术创新性思维互动平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