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你的位置:首页 > 热门 > 列表

一位眼科医生的科普之路

作者:燕梦蝶 2025-04-29 23:44      阅读量:12772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25-04-29 23:44  
文章摘要
4月7日,西安市临潼区华清小学的学生向杜兆江提问。本报记者霍强摄 4月11日早上不到7时,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杜兆江便出门了。他要赶到临...

4月7日,西安市临潼区华清小学的学生向杜兆江提问。 本报记者 霍强摄

4月11日早上不到7时,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杜兆江便出门了。他要赶到临潼区临潼中学,为学生筛查视力。

8时刚过,杜兆江便到了学校。在校门口和学校教务处老师及团队成员碰头后,他带领大家调试验光仪等仪器。

今年3月以来,杜兆江每周都要带领西安市中心医院眼健康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员走进校园为学生进行视力筛查。“我们全员轮班,希望尽快完成春季学期临潼区中小学校及新城区、雁塔区、曲江新区等地部分中小学校的学生视力普查工作。”杜兆江说。

2018年以来,杜兆江和团队成员的志愿服务时长超过7.42万小时,共开展视力筛查、义诊等志愿活动2700余次,总行程约20万公里,受益人群累计超过80万人次。

第1253次带队进校园

完成准备工作后,杜兆江立即和团队成员投入筛查工作。现场,10个视力测试台一字排开,学生测完视力后,排队进行屈光度、视觉功能、眼部疾病等检查。

西安市中心医院眼健康科技志愿服务队是杜兆江在2018年发起成立的。服务队的工作排班册上记录着此次是他第1253次带队走进校园。“成立之初想的是帮助西安市的‘一老一少’人群做好视力筛查,后来服务扩展到全省范围甚至周边省份。”杜兆江说,“帮助到的人越来越多,让我们坚定了做好这件事的决心。”

在临潼中学的工作要持续1周,结束后,杜兆江还会根据统计数据向学校提出相应近视防控建议。

刚进校园时,有些老师对团队的工作持“保留”态度。“记得第一次带队进校园,有位老师觉得我们是走过场,认为学生的视力都好着呢。”杜兆江说,“当我们在他班上查出部分孩子弱视、单眼近视时,他的态度大有转变,不仅主动配合筛查工作,还积极进行宣传。”

杜兆江介绍,部分孩子出现弱视、斜视、单眼近视等情况,老师和家长很难发现。“这些眼病影响孩子视力健康,导致他们将来无法从事绘画、航空航天等工作。我们希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杜兆江说。

经过多年摸索,杜兆江团队建立了“医教家结合”校园视力监测模式。通过每年两次的视力监测工作,团队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为学生建立视觉健康档案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让每名学生的视力变化曲线、用眼习惯评估、干预效果追踪一目了然。截至目前,杜兆江团队累计为70余万人次建立了动态视觉健康档案,“医教家结合”校园视力监测模式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这种监测模式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也可以及时发现其他眼部疾病,效果明显。”临潼区学校卫生保健所党支部书记孙小琪说。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4月22日早上8时,在西安市高陵区姬家卫生院,杜兆江团队正在为当地老年人进行眼科检查。“包括眼病在内,许多老年人得病后怕麻烦,把小病拖成了大病。我们到他们的‘家门口’义诊,让老年眼病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团队成员、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规培医生董玉菲说。董玉菲加入西安市中心医院眼健康科技志愿服务队已经1年多了,参加志愿活动超过30次。

“老人家看不清是由于下眼睑内翻,倒睫毛刺激角膜,造成角膜溃疡所致,您尽快带老人家到医院检查、治疗,视力有希望恢复。”董玉菲向患者儿子申先生叮嘱。

“团队很专业也很敬业,不光进行检查,还提出治疗建议。”姬家卫生院门诊部负责人马闯说。今年春季的检查要持续近两个月,覆盖周边5000余位65岁以上老年人。

由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眼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团队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大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最大的困难是人员和设备短缺。”杜兆江说。

人员方面,杜兆江团队通过培训进行解决,目前,已培训基层眼科青年医师300余名、验配师100余名、视力筛查教师专干1780名、家长960名,并吸纳了600余名近视防控志愿者。

检测设备方面,除了医院的支持,一些企业看到杜兆江团队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艰辛与社会价值,无偿借给他们一批专业设备。

“跟着杜老师做志愿服务,虽然辛苦,但是能让更多人受益。这让我体会到‘医者仁心’的价值,增强了职业幸福感。”董玉菲说。

令杜兆江欣慰的是,虽然工作加上志愿活动,照顾家人的时间变少了,但是家人对他很支持。他在延安大学医学院读书的儿子杜霖森也加入了学校的“白求恩”医疗服务队。

“受父亲影响,我选择了学医,并开始做志愿者。目前,我已经累积了588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杜霖森说。

是医生也是科普达人

“假如咱们的眼睛是一台相机,那么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就相当于镜头,出了问题可以修理,而视网膜就是底片,出了问题维修难度极大甚至无法修复……”4月7日,杜兆江为临潼区华清小学的学生上了一堂题为《如何擦亮心灵的“窗户”》的科普公开课。

“爸爸说不学习的时候不要戴眼镜。杜老师说在写作业、看电视等‘用眼’情况下要戴眼镜,否则容易造成眼睛疲劳,长期下去近视度数升得更快。我回家后要纠正爸爸的错误观念。”听完杜兆江的科普公开课,学生张祐嘉说。

截至目前,杜兆江团队已走进省内外中小学校开展线下眼健康科普讲座160余场,6万余名师生参加。“科普与筛查、义诊一样重要,是做好眼病预防特别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手段。我们希望做‘接地气’的科普。”杜兆江说。

近年来,杜兆江和团队分别获得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中国科协科技志愿者先进典型、省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等荣誉。

“作为一名医生,最幸福的事就是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老百姓。”杜兆江说,“7年来,团队就像‘长征’一样,经历了不少困难,但是志愿服务这条路,我们会坚持走下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Copyright 2016- 潮尚健康网| 网站地图 |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152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