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2023-10-10 08:19 来源:中医中药
功效
补肝肾阴,乌须明目。
用量
煎服,10~15g
女贞子药效:
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本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菟丝子,枸杞等同用,....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8:03 来源:中医中药
补肾固精;清热利湿;活血通经;催乳;解消肿。主肾虚遗精;阳病;小便淋浊;久痢;痔血;肠风下血;久痢脱肛;闭经;疝气;乳汁不下;咽喉痛;痄腮;痈肿;疥癣。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1.《本草拾遗》....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7:09 来源:中医中药
清热解毒;止血;祛暑。主痈疽;疔肿;疮癣;蛇咬;汤火伤;咽喉肿痛;创伤出血;暑热烦渴。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60g,或捣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1.《纲目》:癣疮,频挼掺之,疗痈疽,丁....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7:04 来源:中医中药
胡黄连味苦,性寒,属寒凉药。主要有消疳积、退劳热的作用。小儿不注意饮食或有寄生虫病而致伤害脾胃,影响消化,渐致疳积,可用胡黄连配焦三仙、槟榔、炒内金、木香、炒莱菔子、枳实、白术、地骨皮、使君子等同用。胡黄连也可用于湿热痢疾,常配合木香、槟榔....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5:41 来源:中医中药
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我国劳动人民用中成药来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中成药使用方便,不仅为医生所乐用,而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现将中成药的特点,略述于下。
中药....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5:35 来源:中医中药
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
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1.《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2.《南宁市药物....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5:20 来源:中医中药
苏州百年老店采芝斋名点荟萃,尤以糖果着称,粽子糖、玫瑰糖、芝麻糖,种类繁多,口味独特。其中却有一味含有中药的糖果——贝母贡糖,也深受欢迎。说起贝母贡糖,老苏州都能津津乐道地讲出一个传说。
相传清光绪年间,慈禧久咳不愈,苏州名医曹沧洲奉....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4:31 来源:中医中药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痈肿;喉痹;尿血;腹痛;腰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汁涂;或研末蓄鼻。
附方
①治诸恶肿失治有脓:烧棘针作灰,水服之,经宿头出。②治丁肿:曲头棘刺....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4:25 来源:中医中药
艾叶主治:
艾灸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艾叶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3:23 来源:中医中药
功能主治
祛风痰;定惊痫;散寒止痛。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癫痫;偏正头痛;风痰眩晕;破伤风;小儿惊风;风湿痹痛;面部(黑曾);疮疡疥癣;皮肤湿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3:10 来源:中医中药
功能主治
治水肿,小便不利,目赤,痈肿。
①《滇南本草》:叶治火眼,汁治咳嗽。
②《滇南本草图说》:采叶贴无名肿毒。
③《纲目》:饮其汁,利小便,通小肠,消肿满。
④《陆川本草》:治呕吐,恶阻,肿胀。
用法用量
....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3:04 来源:中医中药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吐血;尿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附方
1.治外伤出血:二叶舞鹤草研末外敷。
2.治吐血:二叶舞鹤草五钱至一两....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2:16 来源:中医中药
贝母一般分川贝母与浙贝母两种。川贝母味苦甘,性平。主要有润肺化痰、开郁宁心的作用。因能润肺化痰,故常用于阴虚劳热所致的咳嗽,可配合百合、沙参、麦冬、元参、蜜紫苑、石斛、蜜杷叶等同用。肺痈溃后,脓已吐尽,尚有咳嗽、吐痰、气短、午后烦热、口燥咽....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2:13 来源:中医中药
在6~7月份的江南梅雨季节里,由于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气候温暖,适宜霉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家里很多东西都会发霉,中药也不例外,因此,在梅雨季节前应注意妥善保管易受潮的中药,梅雨过后,应及时清理。
中成药一般说明书上都会有如何贮存的说明,....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1:44 来源:中医中药
药理作用
角注射液对小白鼠自主活动的影响表明有中枢抑制作用。煎液对小白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实验表明能延长硫喷妥钠及水合氯醛睡眠时间,作用浓度与剂量成正比。角水解液对正常家兔有一定程度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烧家兔有解热降温作用,促使正常家兔和....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1:39 来源:中医中药
百消丹的功效:
百消丹适宜于女性,滋补精血化瘀通络改善循环全面调节内分泌补充雌激素清除体内瘀制何首乌:含有激素样作用,能对抗人体性腺等腺体功能的衰老减退,有明显抗衰老功效。
百消丹具有舒肝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功效。主治气滞血....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1:35 来源:中医中药
功能主治
《纲目》:消食,养脾胃,温中化滞,益气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
附方
①治积年肠风下血不止,面色萎黄,肌体枯悴:皂荚七挺,蒸饼二两,乌龙尾二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粥饮....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1:30 来源:中医中药
“鹿茸,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然其温热之性,补火助阳,肾虚有热者,上焦痰热者,胃家湿热者绝不可用,阴虚....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0:12 来源:中医中药
地骨皮味甘微苦,性寒,属寒凉药。主要有泻肺火,清虚热的作用。常用于肺热咳嗽、骨蒸痨热、消渴烦热等情况,下面就地骨皮作为寒凉药的具体功效做详细介绍。
1、肺热咳嗽:肺经有热、郁而化火而致咳嗽、气急、痰黄、口渴,甚或咳痰带血以及身热鼻衄....
查看全文 | >
2023-10-10 00:07 来源:中医中药
功能主治
解毒止痛;生肌止血。主痧气腹痛;痢疾;便血;月经过多;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细末敷。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根:治痧气,蛇伤,跌打损伤....
查看全文 | >